当前位置:   首页  团学风采

暑期社会实践——上戏师生行走、了解、体验在右玉


在右玉的这几天我们不仅登上杀虎口长城,寻访了被黄沙掩埋的古长城;还参观了右玉精神展览馆和右玉精神主题艺术馆,采访了右玉道情剧团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我们对右玉这所边塞小城有了更深的了解,对“右玉精神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。



长  城


雨后的天空,干净明朗,我们登上了杀虎口长城。站在长城的至高点,向远方眺望,绵延不断的绿色山丘映入眼底,蜿蜒的古长城盘旋于山丘上,见证着70年来右玉治沙植树的历程。


方形的烽火台剩下的大多只有一个基础的形状,像一个个上天随意扔弃下来的大土块。我们爬上了其中一座烽火台,眺望远方,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不见余脉,决眦之内,动静尽收。






展览馆


通过参观右玉精神展览馆和右玉精神主题艺术馆,我们认真学习了右玉精神的历史故事和宏观历程,真真切切的感受到,化沙漠为绿洲艰辛,感受到大地变色的震撼,也更加体悟到久久为功,立在长远的高瞻远睹和脚踏实地。“生态是右玉的灵魂,绿色是右玉的本色。”近70年的生态文明建设,让这个风沙成患的不毛之地,变成了一颗冉冉升起的“塞上明珠”,吸引着世人的目光。


改造右玉,不只是为了让右玉只有树和草,还要有美,风光与精神。讲解员为我们仔细讲解艺术馆里的每一幅油画,素描,设色纸本画,照片背后的故事。我们不仅要从艺术的角度学习这些艺术品,更要用心读每一个故事,这一个个故事的背后,都是汗、泪、血,都是抹不去的右玉精神!




右玉道情


道情剧团最初源于晋北道情,是我国道情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,始于汉唐,兴于宋元,以道教故事为题材,为道教声乐艺术的精粹。1921年,晋北道情开始流入右玉,并积极的与当地民间歌谣相结合,逐渐成为一种拥有多种说唱表演形式的地方戏曲艺术。


1956年,“右玉县道情剧团”正式成立。道情剧团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,已经具有了自身完整的一套体系,编排出多部文学性、艺术性俱佳的现代道情戏,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道情剧团的成员们十分热情的向我们展示了部分经典片段,在钯,锣,二胡,扬琴,渔鼓等各种乐器的伴奏下,演员们轮番登场,用独特的右玉道情戏,向我们传递他们心中的右玉精神。六十年的剧团,从无到有,从老到新,这也是右玉道情人精神的传承。




这几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右玉,更丰满的右玉。以前你问我,右玉精神是什么?我会回答,是治沙,是植树,是荒漠变绿洲。现在,我会更深刻的回答,右玉精神是右玉道情剧团的坚守,传承和博爱;是二十任县委书记的持续坚守,脚踏实地;更是植树治沙与经济发展并行,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追求。右玉精神不仅在纸上,不仅在纪录片里,更在右玉每一寸土地上,在右玉每一个故事里,在右玉每一个人的心中!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文字提供:张奕皓、张曼、莫竹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图片提供:周莹、陈龙、陈慧凝、杨上又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视频剪辑:陈国梁、窦若微、孙欣业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指导老师:陈龙


[返回]